摘要:
成都华西中学,百年历史,世纪辉煌,民主科学,和谐荣昌。秉承诚笃严毅,坚持科学发展。迁建以来,凡十五载,发扬传统,改革创新,科研兴校,矢志前行。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积淀丰厚,雄姿英发,再创辉煌,来日可期。
教师,学校之本;学生,教师之本。教师成长才有学校发展,教师成功才有学生成才。关爱教师,学校首责。关爱教师,贵在“四其”:强其体魄、健其精神、广其才能、贵其品格。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搭建平台、构建网络、提供服务,以力助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以下所陈,“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教师成长”,是近五年来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之成果,也是我们登高望远,再接再厉,发愤图强之基础。展之示之,意在于斯。
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1、 2009年6月30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语文、数学、外语学习策略研究》颁发了结题证书,证书号为教电馆研字[2009]005-37号,课题编号为教电馆研66110155-29。该课题随后被确立为成都市规划课题,于2011年3月结题,同年被评为四川省信息技术优秀成果三等奖。该课题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锻炼了教师队伍。我校语、数、外三个教研组百余名教师被卷入到课题研究中,有二十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廖云、杜渐、王强、唐建军、曾奇、杨艳梅、方建、但成兵、张宇、杨家学、刘琳琳、李久容、黄继明、李凌霄、张文嘉、代楠、蔡薇、王舒琳、李媛媛、钟颖、徐乔、张圆圆、谭娟、李勇刚等脱颖而出,他们的论文、报告和优质课展示多次全国性研讨会上获得一、二、三等奖。
2、2009年11月,我校参加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牵头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网络教育活动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批文号DCA080138)》研究。该课题于2011 年结题,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该课题致力于建立基于最新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一项研究,此项研究正符合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我校将所承担的子课题定名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简称COP)》。该课题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并依托该平台所形成教师学习组织开展教师课堂实践和业务进修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创新能力。该课题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我校培养了张宇、杨家学、阳春燕、唐华、吴敏、黄继明、方建、郑箭敏、李媛媛、何毅玲、周媛、代楠、刘晓萍、薛美林、刘艳萍、张文嘉、宋新贵、张方琦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他们频频获奖,不仅在全国研讨会的舞台上在露头角,而且多次在国际场合闪亮登场。
3、我校艺术教研组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培养》的研究,由代文先和冯颖芳老师主研的子课题《竖笛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于2011年结题。该课题的主要成果概括为 “三个三”的教学模式,即:第一个三“培养兴趣(欣赏)”“激发兴趣(实践)”“发展兴趣(表演)”;第二个三“自主学习(预习)”“小组学习(合作)”“研究性学习(参与教材资源的开发)”;第三个三“建立班级学习管理机制”“实行还课制”“课堂评价的多样化”。其成果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
4、2011年,我校初中数学组开展了省级信息技术课题《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获得四川省信息技术优秀科研课题三等奖。该课题受到省、市电教馆领导和专家悉心指导,参与研究的成员有:唐建军,代楠,张宇,文立,王殊林,黄继明,王洁,王玉玉,章云凯,王晓全,赵应科。该课题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产生了十余项研究成果分别在市、省和全国会议上展示并获奖。
5、2010年,我校立项了市级规划课题《新课标条件下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该课题系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简称COP)》的成果推广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了以网络为平台,以青年教师研修班为学习型组织的,以备课组为实践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把课程开发、小专题研究、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提高了研究活动的整体效益,几乎所有青年教师参与研究和学习,学校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教研组长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后反思、技能大赛和青蓝结对等方式,亲自参与对青年教师指导和帮助,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6、2012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成华区政府联手开展打造“全国和谐教育示范区”行动取得丰硕成果,我校承担了其中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构建和谐教育,促进中学生多元发展》研究结题,学校被并为优秀实验学校。这个课题涵盖德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几乎所有班级和学科都被卷进课题研究之中。本课题,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均衡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为主要途径,以促进教育多元、有序、优质发展为主旨,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该课题以广义的和谐教育改革实验为重点,兼顾狭义的和谐教育,并赋予区域教育特点:同一性,包容性,多元性和调适性。即针对区域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使之符合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大局。在此引领下,通过资源整合、科学规划、体制机制改革等创新实践,积极构建具有内在发展动力和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新型发展模式,协调并激发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活力,使区域教育呈现出均衡、优质、多元等特点,构建起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成华区“全国和谐教育示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7、我校积极参与2015年结题的成都市规划课题《成都市中小学图书馆数字管理共享平台建设及师生阅读行为干预》研究,王进、何玲、周晓蓉、蔡薇等老师在研究过程中多次在市区研讨会议上展示成果,初中班主任和部分语文教师均被卷入该课题的研究,何玲老师开设的《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课程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该课题对建设我校数字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和熟悉图书馆阅读规则产生了积极地效果。
8、2014年11月,我校参与的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题,我校获得市教科院表扬和肯定。该课题继续推广《新课标条件下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成果,把课堂教学和反思置于核心地位,凸显这两者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该课题的研究团体就是我们的青年教师研修班,其成员有郑毅、陈黎聪、赵薇、杨俊红、王越、王婷、唐若瑜、杨宗霖、蒋亮枝、邓霖、李奇、王和雪松、汪颖、陈江洁、袁铮铮、蒋魏、黄爱聆、刘艳苹、孙晶晶、何静、黄媚、高婕、张航、李强、刘玲、吴敏、付亚军、赵旭升、曾海峰、刘晓苹、王犁、郑雷、赵彩兰、谢东金、沈睿亮、宋丽艳、胡晓娟、熊针、彭艳玲、李汲。曾君、薛美林、夏李婷。
9、2015年,我们正在申报市级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该课题继续深化cop等课题的研究成果,继续定格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三个关键词上做文章。以青年教师研修班、青蓝结对和学科备课组为基础,依托各类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实践共同体,整合课题研究、小专题、课程开发、活动课和选修课等教育科研活动,形成华西中学特有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同时,探索和市教科院开展院校合作,整体提升华西中学的教育品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从2003年始,启动校本课程建设工程。其基本思路是以“民主和谐”为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多元可持续发展”为课程建设的目标。以“人文、科学”为课程的两大系列进行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使校本课程尽量满足没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两个系列的11+4结构。
(一)人文系列
本系列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主要课程有:
1、国学诵读。选编国学经典篇目,以活动课的形式展开国学诵读,是学生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体会诵读的节奏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图书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读好书、读书好和好读书,从而由人变成有品位的人的读书理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怡情、睿智、博学、广识、养德、善才。
3、生命绿岛。以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为核心建构课程。通过野外考察、环境调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和一切生命的博爱精神和情怀。
4、成都华西中学校史。依托校史陈列馆,通过阅读、查找、采访、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和了解历史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百年校史了解我国百年反殖民、反封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5、话剧的编剧和表演。以现行的语文和英语教材课文为题材,组织学生自主编写话剧剧本,自主编排和表演话剧,每年举行一次话剧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编排和表演才能,也把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获得课内难以获得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体验。
6、合唱艺术。合唱是华西中学优秀的传统项目,年年获得省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我们把这一传统开发成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合唱实践中,系统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提升和丰富合唱的人文价值。
7、陶艺的制作与欣赏。陶艺制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发展,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以陶艺为载体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潜质和能力。
8、竖笛和管乐艺术。通过开设竖笛课,使学生了解乐器知识,重点了解管乐知识。同时,学习一些竖笛演奏的基本基技能,体会音乐美。
9、国画和西洋画之比较。通过了解当今世界两种主要的画派的发展历史和相互关系,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获得一些比较、欣赏、创作绘画作品的能力。
10、足球的历史和现状。足球,是我校传统的强势体育项目。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了足球的历史与现状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和一种体育精神。
11、杂志的编辑与排版。不同时期,我校学生创办了中,种类繁多和风格各异的杂志。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创建了杂志的编辑与排版这一课程。使学生学到一些杂志创办过程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杂志创办实践。比如,比较有代表性的《春华秋实》杂志。
(二)科学系列
本系列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为目的,有四个板块:
1、高新科技发展的额前沿领域。如“机器人与芯片”“物理学与兵器”“生物学与现代农业技术”“化学科学与化工技术”等等课程。为此,我们在校园里建设了“机器人实验室”“植物园”“组织培养实验室”,还利用学校周边的科技单位来丰富课程资源。
2、科学发展历史。如“数学家小传”“物理学诺贝尔奖和获奖科学家”“化学诺贝尔奖和获奖科学家”等课程。这类课程重在学习科学家的科学品质、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当代科学技术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能源危机和新能源技术”“地震的预防和预测”“环境的综合治理”“城市的灾害与防御”等课程。这类课程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如“大熊猫基地”“成都软件工业园”“绵阳长虹工业园”,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人口、资源问题有直接的感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社会责任感。
4、科技发展所引发的观念形态、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文化”“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与伦理道德”“现代通讯技术”“博弈论”“股票知识入门”“奇妙的分形”等课程。着眼于让学生对科学文化的鉴别与选择能力,使他们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有科学的价值判断。
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并鼓励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展开教学研究,许多教学改革的设想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实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科研工作得到促进,也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除了胜任本科学课程外,还自行建设一到两门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大纲课程的内容,创新了学习形式,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我们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相信,我校将会有一批特色课程面世,为华西中学的学子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和更为愉快的成长园地。
三、教师专业成长
近五年,由此上朔近十五年。我校打造名师团队,力助教师成长,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大行课程改革之道,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展示平台。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现将“十二﹒五”期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获得荣誉称号的优秀青年教师荣列其后,以为后学者效法。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的教育必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总结好“十二﹒五”,规划好“十三﹒五”,坚持课程改革,科研兴校,坚持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服务。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上狠下功夫。助力成都华西中学实现“中国梦”之“华西愿景”。
文章标题:成都华西中学“十二•五”教育
下一篇: 成都华西中学党委召开学习“七一”重要讲话
姓名:
电话:
年龄:
15
16
17
18
19
20
15岁以下
20岁以上
性别:
男
女
学历:
初中
高中
中职
其他
地址:
专业:
备注:
招生之家教育帮你择校调剂 《隐私保障》
姓名:
电话:
学历:
初中
高中
中职
其他
性别:
男
女
年龄:
15
16
17
18
19
20
15岁以下
20岁以上
地址:
专业: